2017生鮮電商市場該如何發展?
發布時間:[2017-02-09]分類:熱點新聞
生鮮市場一直是電商界搶手的香餑餑,但是真正做好的又很少。2017生鮮電商市場該如何發展?
一、優化產品鏈
產品鏈的核心是供應鏈,借助對供應鏈的模式整合和創新,生鮮電商可以顯著降低成本,提升效率。
傳統模式中,農產品流通是單向、多層級的:從農場/農戶,到農產品經紀人,經多級批發商,到零售終端,最后觸達消費者。農產品電商則改變了這一狀態,變成多種流通渠道的復雜模式。受到農產品本身的復雜性所限,沒有一種模式適合所有的農產品,一個淺顯的例子是,消費者可能會在大的B2C電商平臺買龍蝦,卻還是會去農貿市場買大白菜。在此基礎上,有相當多的消費者更希望能一站式購齊,于是,對多種模式整合、為不同農產品選擇最佳路徑,就是生鮮電商創新的方向之一。
二、降低物流成本
對于生鮮電商市場,最大的技術性難題莫過于冷鏈倉儲和物流,為了降低成本,可以采取不同的技術手段,也可以嘗試模式創新。
例如,采取總倉+前置倉的模式,把可變成本轉化為固定成本,同時配合銷售上的精簡SKU和小批量包裝,就可以部分解決倉儲物流難題。
通常情況下,生鮮產品從電商倉運送到消費者手上,至少需要0.5-2天的時間,這就需要給生鮮產品提供保溫包裝并放置冰袋,這是很大的一塊成本。假設可以把配送時間縮短至兩小時之內從倉庫到消費者,這樣的包裝就略顯多余了。根據這一思路,前置倉按照兩小時內配送的半徑設置。這樣,每單在包裝上的可變成本大大降低,通常情況下,一個手提袋即可解決問題。
增加前置倉雖然增加了固定成本,不過,隨著訂單量的增長,這部分固定成本被攤薄,邊際成本逐步降低,從整體上降低了成本。
三、變革價值鏈
生鮮電商不僅是流通渠道的角度縮短了生產者和消費者的距離,還需從信息傳遞、價值傳遞上,改變傳統模式。傳統模式中,生產者手中優質的農產品無法用合理的價格售出,消費者就算花了大價錢,依然可能買不到好產品。由此看來,傳統模式的價值鏈中,極少有價值增值,反而存在貶值。
相比之下,生鮮電商的一大優勢就是部分消除了信息部隊不對稱:在生產端,與農戶/農企一起提升產品品質,進行品牌化建設;在消費端,對消費者進行教育,讓他們對品質產生認同感;在整個鏈條上把生產者、流通者和消費者結合在一起,形成利益共同體。通過這些方式,生鮮電商正在可以為整個價值鏈創造價值。
推薦閱讀:
電話咨詢
免費試用
預約演示
價格咨詢
獲取方案